

這座“居住山”是為了讓人們避免由于全球變暖帶來的土地沙漠化危害而設計的,這一概念模型設計是來自Evolo摩天樓設計大賽的作品。根據設計,它將為世界上環境最惡劣地區之一——中國西北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提供一個可居住的沙漠綠洲。在這座人造山形建筑中,可以創造自己的微氣候環境。這一超級建筑包括許多2000平方英尺的“居住倉”、通過提取地下水和收集雨水形成的人造湖。這些重疊的山脈建筑通過纜車進行交通聯絡。
按照設計者的構想,這座建筑利用水下摩天大樓過濾來自太平洋大垃圾帶的所有塑膠和其它碎片。這座建筑有三個主要的功能:最下層是垃圾收集器;中層是垃圾處理場;在海平面以上的最上層是人居住、娛樂及辦公區域。收集來的垃圾在循環倉中被加熱,轉化成燃料或是瓦斯,并存儲在巨型電池結構中,供最上層的居民用戶使用。這一設計的靈感來自于倒立的艾菲爾鐵塔。
只要我們能夠找到一種耗能小的方法制造氫燃料,那么它將成一種非常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閃電直接電解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這座怪異建筑設計理念的目的在于收集閃電中的電能,并且利用這些電能電解水成為氧氣和氫氣。這座建筑的骨骼結構用超高強度的石墨烯材料建成,是鋼的強度的200倍,因此它能承受這樣強度的應力。根據設計者的構想,這些建筑應建在熱帶地區,這里的雷雨天氣比較多。
這一驚人城市設計實際上已經開始建造,它將成為河內市的完全可持續城。綠色科技城將兩個先前存在的村莊合并成為一個可容納兩萬人居住的可持續城中心。這座城市將包括:一條位于紅河沿岸的綠色步行走廊,高聳的商業區周圍是行人友善型住宅區。擁有渠水降溫系統,垃圾回收再利用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等,這些將促使這座城市成為一個現代化可持續城居的典型。
這是來自越南的又一座未來城市,巨大的滾軋曲面建筑結構更像是一個游樂場而非一座城市住宅建筑。目前正在修建中,這座復雜的建筑包含3100套公寓單元房、各種零售店鋪和公共場所等。設計者最大化建筑的采光度和通風效果,主要利用水泥和當地的石材建造。
在既不用高層建筑也不用擴大占地面積情況下,怎么可以增加一座城市的居住密度?這座平頭矮塔建筑以一種不同尋常的蜂窩結構實現這一目標,它將住宅區包裹在地面之上。下面的是綠色的空間,巨大開口可以獲得充足的陽光,并且這一結構可以收集雨水和太陽能。
